砚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庞大家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上曾有数百个砚种,主要为石砚和陶砚(黄河澄泥砚)两大类,黄河澄泥砚为陶砚之冠,是“砚史中的著名产物”,是中国东方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对之评价很高,十分珍爱,有“砚之王者”的美称。
黄河澄泥砚,始于汉,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从唐代起,黄河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河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历代皆为贡品。宋代李之彦《砚谱》说:“唐人品砚,以为第一。”至明代,黄河澄泥砚的制作更是炉火纯青。在清代,乾隆皇帝对黄河澄泥砚尤为酷爱,御笔赋诗:“抚如石,呵生津”并编入《西清研谱》。
由于诸多历史的原因,黄河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在明末清初失传,从此中断了三百余年。直至上世纪80年代,经李氏家族几代人、无数次的探索与试验中恢复其工艺。现如今这份沉甸甸的历史重担,落在了澄泥砚传承人李喜阳的肩头。
黄河澄泥砚用特种胶泥加工烧制而成因烧过程及时间不同,可以形成多种颜色,有的一砚多色,以"水波纹、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而且黄河泥都澄泥砚烧制出的古砚从未有过的水波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叹为观止。黄河澄泥砚讲究雕刻技术,有浮雕、半起胎、立体、过通等品种。黄河澄泥砚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
四大名砚
“四大名砚”中的其它三种均为石砚,山东泗水鲁柘砚和黄河澄泥砚是泥砚。与端、歙、洮砚齐名,史称“三石一陶”。中国四大名砚. 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澄泥砚产于豫西山东黄河岸边诸地,以制作工艺独特称着于世,为中国历史四大名砚之一。
特点
澄泥砚以沉淀千年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倍受历代帝王、文人雅士所推崇,唐宋皆为贡品。武则天、苏东坡、米芾、朱元璋均有所钟,并着文记之;乾隆皇帝赞誉:抚如石,呵生津。其功效可与石砚媲美,此砚中一绝。
澄泥砚以“朱砂红、鳝鱼黄、蟹壳青、豆绿砂、檀香紫、为上乘颜色,尤以朱砂红、鳝鱼黄最为名贵。华夏澄泥砚不施彩釉,采用科学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药物熏蒸,特殊的炉火烧炼,使之自然窑变,同窑之中的澄泥砚幻变神奇、色彩各异、无不巧夺天工、不但保持了史书记载的名贵颜色,而且烧制出古砚从未有过的花石纹,其纹理天成,美妙多姿,令人叹为观止。经专家评鉴确认,完全具备古砚“泽若美玉、击若钟磬、易发墨、不伤笔、冬不冻、夏不枯、写字做画虫不蛀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