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作为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全球患者数量庞大,超过2000万,是运动员和青少年猝死的主要诱因。在我国,每年却仅有不足1000例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传统开胸手术因其高创伤性、高难度和高风险性,使得许多患者求医无门。
经过长达四年的医工交叉研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外科主任魏翔带领团队成功发明了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器械和手术,获全球20多项专利,10余个国家的顶尖心外科专家前来同济交流学习。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将原本需要四五个小时的开胸手术时间大幅缩短至仅需一小时的微创手术,心脏无需停跳、无需体外循环。该项技术于2022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千名患者成功手术。
“以前,我们跟着世界跑,现在,我们与他们并肩甚至领跑。”勇攀科研高峰,永不言弃,魏翔和他的团队刻苦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科研团队取得的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破解了世界性“卡脖子”难题,为全球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世界医学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李韵熙)
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